导语
COVID-19的爆发使人类活动减少,这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一次非难得的超大规模减排试验,是研究空气污染对减排的响应的有利窗口。然而,在封锁期间,中国的空气质量并未如预期那样得到明显改善,且地区间的差异很大。
近日,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王楠博士作为第一作者发表了相关研究论文,该研究结合了观测和模拟数据,旨在了解中国长三角地区(YRD)和珠江三角洲地区(PRD)两个城市群的不同空气质量响应。
论文题目:Air quality during COVID-19 lockdown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: two different responsive mechanisms to emission reductions in China
发表期刊:Environmental Science & Technology
论文地址:https://doi.org/10.1021/acs.est.0c08383
研究内容
文章采用了南京SORPES和广州GEMC超级观测站的数据。疫情封锁后,由于人为活动减少,长三角与珠三角的PM2.5和NO2均呈现下降趋势,但臭氧的响应呈现出相反的变化。在YRD,臭氧上升,而在PRD,臭氧下降。
图1. (a)长三角南京(SORPES站)和珠三角广州(GEMC站)的观测站位置。等高线代表土地用途,黑线代表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行政边界。(b)南京和广州疫情爆发前(PRE,2020年1月1日- 1月24日)和疫情封锁后(LOCK,2020年1月26日- 2月17日)PM2.5、NO2和O3的时间序列。
图2. 广州和南京在PRE和LPCK期间的气象参数(风、温度、UVB)和AQI相关数据(NO2、PM2.5和O3)的日变化。
图3. (a)基于PRE期ERA5再分析数据的平均海平面气压。(b)基于LOCK期ERA5再分析数据的平均海平面气压。(c) PRE和LOCK期地表温度的平均变化及PRE的平均风场。(d)PRE和LOCK期边界层高度的平均变化及LOCK的平均风场。
作者通过天气形势分析得到,疫情封锁前后中国东部受到了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影响。YRD在PRE期间受冷高压控制,在LOCK期间处于冷锋过境的情况;PRD在LOCK期间受到了冷锋南下的影响。因此,南京SOPRES站PRE和LOCK期间风速较静稳,冷锋过境后温度和辐射升高,气象条件利于光化学反应的进行。而广州GEMC站LOCK期间的风速大于PRE,温度和辐射也下降,气象条件不利于光化学反应。
由于减排的影响,LOCK期间两个站点的NO2和PM2.5都不同程度的下降。而臭氧表现则不同,封锁后,南京的O3全天升高,而广州的O3白天下降夜间增高。对此,作者指出广州日间的降低可以由NOx和VOC的共同减排解释,夜间的上升可能与NO滴定作用减弱有关。
图4. (a)长三角及珠三角在夜间(0:00-5:00)及日间(12:00-17:00)的城区臭氧变化。(b)长三角及珠三角在夜间(0:00-5:00)及日间(12:00-17:00)的郊区臭氧变化。(c)基于TROPOMI卫星数据的HCHO与NO2比值。每个方框的垂直线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对应最大值和最小值,虚线代表平均值,顶部、中间和底部分别代表第75百分位、第50百分位和第25百分位。
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两大城市群城市站点和郊区站点的变化情况。城郊站点的划分是基于夜间灯光指数进行客观识别的(SI)。
在YRD地区,城市和乡村O3浓度均出现全天的上升,但是在PRD地区,城市和乡村在白天均出现O3浓度下降,而夜晚城市浓度上升,乡村浓度下降。
为解释此现象,作者通过卫星NO2和HCHO柱浓度的比值来指示两个区域O3-NOX-VOCs控制区。YRD地区的城市处于VOC控制区,乡村处于过渡区,NOx减少带来O3的上升;而PRD城市地区处于过渡区,乡村处于NOx控制区,前体物减少可以带来O3浓度的下降。
图5. 广州和南京在PRE和LOCK期PM2.5组分占比对比,饼图外圈为PRE期,内圈为LOCK期。
作者接着评估了两个站点气溶胶组分的比例变化。对于无机组分(硫酸盐、硝酸盐和铵盐)来说,南京和广州的比例均明显下降;对于含碳气溶胶,一次有机气溶胶和黑炭变化比例变化不大。但有趣的是,二次有机气溶胶比例有明显上升。通过后续借助数值模拟的分析,作者认为SORPES站点大气氧化性增强,而GEMC站点的SOC增加与区域传输有关。
图6. (a) LOCK和PRE期间O3的气象贡献影响。(b)LOCK和PRE期间O3的人为减排贡献影响。(c)气象与人为减排之间的主导因素,标签C为LOCK与PRE期之间O3浓度的平均差值;M>E表示气象为主,E>M表示人为减排为主。注:图是根据WRF-Chem数据绘制的。
借助WRF-CHEM的数值模拟,作者分离了疫情前后人为减排和气象贡献的相对影响。在YRD地区和中国中部,气象变化促进了O3生成,而PRD地区气象变化不利于O3生成;排放减少促进了YRD地区和中国中部的O3生成,而减少PRD地区的O3生成。
图7.(a)和(b) YRD和PRD区域NO3自由基和气态H2SO4的变化。(c)和(d) 大气氧化剂和氧化产物在YRD和PRD中对NOx的削减量不同。
基于数值模式,作者进一步探讨了两大城市群减排引起的大气氧化性的变化。这里作者利用O3、NO3自由基与气态H2SO4的浓度差异反映大气氧化性的变化。在YRD,减排使得大气氧化性增强,NO3自由基与气态硫酸盐均呈现上升趋势;珠三角则相反。从减排数值实验来看,在YRD地区,需要削减60-70%才能到达氧化性下降的通道,而在珠三角地区,则只需要削减40%左右。表明两大区域存在O3-NOx-VOCs线性关系的差异。
图8.YRD、PRD地区O3 EKMAN图
基于WRF-CHEM的情景模拟,作者绘制了YRD和PRD的臭氧EKMAN曲线。两个城市群的起点(即PRE的位置)呈现显著差异,再次表明区域臭氧的机理差异。YRD是典型的VOC控制,而PRD更接近于过度控制区。此次疫情减排使得YRD进入高浓度O3的过渡区,故而O3升高。而PRD由于起点更接近过渡区,因此减排更容易达到下降拐点。作者在这里高度强调,高浓度的臭氧集中在过渡区,以NOX为主的减排方式将无法回避高浓度O3,因此建议以VOC为主的协调减排,实际的减排响应也可以对应到曲线的变化上。
图9. (a)和(b) PRD区域PRE和LOCK期本地气团和区域传输气团对二次污染物(O3、SOC和SNA)浓度的影响。(c)和(d) YRD区域PRE和LOCK期本地气团和区域传输气团对二次污染物(O3、SOC和SNA)浓度的影响。
最后,作者探讨了区域传输的影响。这里利用了LPDM模式进行本地气团和区域输送气团的识别。
结果指出,疫情封锁期间PRD地区本地的减排是有利于改善当地的空气质量,但是由于区域输送的影响,来自中国中部的区域传输会使得PRD二次产物的上升;对于YRD地区,本地排放减少造成了大气氧化性的增高,故而导致二次产物的浓度增高,并且,来自华北平原的区域传输会进一步加剧污染。
总结
两大城市群臭氧生成机理不同
疫情减排长三角O3上升57.4%,而珠三角O3下降22%;
气象利于长三角O3生成(气象贡献10ppb),不利于珠三角O3生成(气象贡献-5ppb);
长三角为VOCs控制,而珠三角为协同控制;
北部输送均加剧两大城市群二次污染,表明区域联防联控的重要性。
公司自2014年成立以来,先后获得南京市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引进(321)计划、南京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、江苏省软件企业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,申请了一系列发明专利和软著著作权。
025 52147992
sheina@climblue.com